-
老师印花税需要计提吗?怎么入账
答:可以计提,也可以不用计题的,这个看你们单位自己借税金及附加,贷银行存款
-
差额征税抵扣申报有哪些具体步骤
答:1、收集本年度及以前几年的纳税申报记录,准备申报差额征税抵扣所需的材料;
2、确认本年度已缴纳的所得税数额;
3、根据实际情况,择优计算差额征税抵扣所需的数值,然后填写申报表;
4、至厅税或地税机关窗口进行现场确认和申报;
5、将有关材料、缴税凭证和差额征税抵扣申报表交给业务人员进行相关税务审核;
6、待税务机关核实确认后,出示并获取抵扣凭证,完成差额征税抵扣申报手续。
-
工业企业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吗
答:是的,工业企业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一般来说,企业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以便合理安排财务资金。备用金是预先留出的财务资金,可以用于应付紧急情况或是突发事件,以及补充由于外部原因而造成的财务预算不足的情况。备用金的设立,可以有效的防止工业企业出现突发的财务风险,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拓展知识:企业设立备用金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备用金的金额,足够覆盖紧急情况或预料外事件发生后的支出,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预算不足,同时要避免过多的备用金浪费,确保投资资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
对账和结账方法有哪些
答:对账和结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账户对账:通过比对期末账户余额时计算机系统应在实际账户余额时是否相等来判断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2、应收应付帐款对账:审核客户的应收帐款或供应商的应付帐款,以确保双方交易记录的准确性。
3、文件对账:通过核对账单、汇款凭证、付款凭据等手续文件,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时效性。
4、部门间对账:通过检查报表和其他财务文件,将每个部门的收支核算合并到公司的总账上,以确保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5、结账:审查账户余额和会计凭证,分别确认收入和支出的金额,核算净收入或净支出的情况,结算报表,最后汇报净收益或净亏损的情况。
-
原材料盘盈盘亏账务处理怎么做
答:原材料盘盈盘亏账务处理一般有以下4步:
1、 核实原材料的存期:核实物料的存期是属于本次盘点期间内还是上次盘点期间内;
2、 核实物料成本:核实物料分别在本次盘点期间是以哪个成本来加权;
3、 分析原因:分析盘点差异所产生的原因,以便于处理差异;
4、 记账处理:根据上述核实情况,做出相应的凭证,并正确的进行记账处理。
拓展知识:原材料盘盈盘亏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安全控制,盘点后可以提高财务资产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并且有效的避免企业在原材料的损耗以及非法转让等损失。
-
跨境电商的课程在哪里找呢
答:同学您好,学堂的实训中心实操https://www.acc5.com/practice/course
-
零申报资产负债表的样本与填写方法
答:零申报资产负债表是用于统计机构报告企业负债情况的一张表格。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账户的填写,需要按照账户余额的先后顺序进行填写,最终将余额全部清零。例如,假定一家公司的期初货币资金账户是1000元,当期新增货币资金收支200元,当期期末账户余额为800元,则在资产负债表上填写时,需要将期初和期末账户余额分别填写为1000元和800元,将月末收支差额填写在金额变动项目中,并将新增货币资金收支项目的余额清零。
-
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核算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财务会计制度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制定的财务会计核算准则,包括会计等级,会计术语,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程序、会计记录制度,记账控制机制,决策审计成本核算机制,会计报告机制等。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财务账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护公司和其他用户对财务账目的权利,使他们能够从财务账目中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掌握企业财务状况,控制和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为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保证。财务会计核算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实施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采取的实际处理财务会计事务的手段,包括业务流程的设置,记账操作的步骤,记账技巧的应用,记账检查的实施,账务的汇编,报表的编制等。
-
一般纳税人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如何计算
答:一般纳税人委托加工物资消费税应当按照加工物资价款总额乘以税率,扣减认定标准下拟允许扣除额,按相应的税率计算出消费税金额。具体税率根据不同的物资不同,一般而言,营业税率在3%至17%之间,资源税率在3%至5%之间,城市维护建设税率一般为5%,教育费附加税率一般为3%。
-
贴息收据税前扣除有什么规定
答:贴息收据税前扣除的主要规定是:
1、贴息收据要由发放机构出具,且收据中应包含收款人的名称、贴息金额等信息。
2、受贴息人在收到贴息收据后,应该在纳税申报表中将贴息金额进行网上扣除。
3、多家机构给予受贴息人贴息时,受贴息人可以根据贴息收据对每家机构的贴息金额进行网上扣除。
4、所得贴息不得用于购买彩票、期货、基金等投资风险较大的金融产品。
5、贴息收据的税前扣除奖励金额有上限,一般为受贴息人的当月应纳税所得额的60%。
回答: 可以的。可以这么做的。